他20岁从一家小店干起,如今开出549家分店,市值高达700亿。

当沃尔玛、麦德龙、华润等纷纷关店、苟延残喘之时,

他的店却以每年六七十家的速度扩张,尽显黑马本色!

后来,连电商大佬刘强东都抢着跟他做生意,

他就是永辉超市创始人——张轩松。

一、19岁辍学搬砖,赚得人生第一桶金

70后张轩松生在福建农民家庭,家里条件很差,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好好读书,将来能出人头地。

不过,张轩松可不这样想,他10岁的时候,改革开放热潮席卷全国,下海经商的氛围如火如荼,最早的那一批已经过上别墅靠海的生活。

天天想着改变命运的张轩松,再也不能淡定地读圣贤书了。

反正迟早都要出来赚钱的,干嘛非要等到读完大学呢?

于是,还在读高中的张轩松,一纸“休”书把学校给“休”了,然后开始闯荡社会。听了太多一夜暴富故事的他,本以为赚钱是件容易事儿,不过,进了“社会大学”之后,才知道故事里都是骗人的。

没学历、没技术、没关系的张轩松,只能从搬砖做起,不过,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。

在表哥的帮助下,他凑了3万元,接手了一家啤酒批发店。本以为好好干就能实现屌丝逆袭,不过,他发现自己没钱打广告,价格又做不到最低,根本没办法跟实力雄厚的对手竞争。

眼看着别人门庭若市,自己这边却是门可罗雀,张轩松陷入思考,怎样才能建立自己的优势呢?

经过一番苦思冥想,他在行业内第一个喊出了“24小时营业、1小时送货上门”的口号。

别的批发商都是坐等商家上门买货,张轩松却反其道而行,商家要货一个电话就送上门来。

没钱雇人的“光杆司令”张轩松,亲自骑摩托车出去送货,装货卸货也是一个人搞定,风里来雨里去,一干就是5年,直接从三级代理干到福建省总代理,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
1995年,街上的超市如雨后春笋一般、遍地开花,嗅觉敏锐的张轩松断言,这种经营理念先进、品类繁多的新业态,一定会成为新的潮流。

他微服私访了几家福州当时最火爆的日用品超市,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,不甘于只做啤酒批发的他,决定进军零售业。

同年,一家100平米的“古乐微利超市”诞生。新店开张,张轩松玩起了低价策略,别人一块毛巾卖3块钱,他只卖2.3-2.5元。

“天天平价”成为张轩松挂在嘴边的口号,这套打法瞬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,客流量完爆同行。

尝到甜头的他乘胜追击,在超市行业大展拳脚,1998年8月,福州市火车站永辉超市开张,700亿商业帝国就此开始。

二、押宝啤酒,亏得一塌糊涂

步子迈太大,容易扯着蛋。

在超市业顺风顺水的张轩松,信心爆棚,想起了赚得第一桶金的啤酒生意,于是,脑子一热,就砸了几百万入股榕城啤酒公司,还亲自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,想要大干一番。

不过,他前脚刚把几百万砸下去,后脚就遇上了金融危机,榕城本来就是个小品牌,根本无力抵抗。不仅几百万全部打水漂,就连刚起步的永辉超市也要搭进去,张轩松肠子都悔青了。

生死存亡之际,多亏一位海外的亲戚慷慨解囊,才让永辉超市保住小命。

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张轩松,痛定思痛,总结到:生的不碰,熟的不放,做生意没有想象中美好,即便你以为万无一失了,也要先想到失败。

1998年底,张轩松彻底退出啤酒行业,一门心思经营超市。

三、背靠生鲜,抵抗洋超市

就在永辉超市开业第二年,沃尔玛、麦德龙等世界大型连锁超市,开始进军中国,所到之处寸草不生,本地超市被灭得一干二净。

而且,一线城市被占领之后,又把魔爪伸向二线城市。

不到两岁的永辉超市,跟本地超市竞争都费劲,更何况是这些世界级的巨头呢?

但即使敌强我弱、胜算极小,张轩松也没有举手投降的打算:唯有改变,做巨头们做不到的,才能活命!

不过这些巨头们似乎是无所不能,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的呢?张轩松绞尽脑汁,就在这时,政府一条政策让他恍然大悟:杜绝餐桌污染,建设放心市场。

这条政策要求对传统农贸市场,存在的脏乱差问题进行整改,跟超市似乎没什么关系,很多人根本没把它当回事,不过,张轩松却发现了一个新领域——生鲜市场。

这是一块空白市场,永辉可以避开外国超市的锋芒,而且沃尔玛、麦德龙等不会介入生鲜领域,因为生鲜市场本地化属性强,国外巨头想要做大很难。

2001年3月,福州首家生鲜超市——永辉屏西生鲜超市开业,同年4月,福州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成立。摊子支起来了,但是具体怎么运营呢?

1.   砍掉中间商赚差价,包销到户

在采购环节,为了保证产品新鲜、低价,张轩松直接越过中间商,组建了300多人的专业采购团队。

在海产品方面,他委派员工与渔民一通打鱼,现场挑货,既减少了流通环节、节省了成本,又能保证产品新鲜。

在农产品方面,他直接向农场下订单,也就是“包销到户”,既能获得稳定货源,还打消农民卖不出货的顾虑,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。

对一些没有资金的农户,张轩松甚至专门拨款500万元,预先垫付肥料、种子、机械费用,生产出的农产品再由永辉,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。

这套集“产、购、供、销”为一体的打法,让永辉建立起了生鲜领域的护城河,外资超市一时半会难以复制,拿永辉没有任何办法。

2.   有钱一起赚,建立合伙人制

生鲜行业最怕损耗,对于易熟易烂的水果,张轩松让人提前采摘,减少损耗。

另外,他在观察中发现,一线员工在货品摆放中的细节,比如用力过大,一次性摆放太多,都会损坏商品,还有打折处理的时机,也会影响到生鲜商品的损耗。

这些一线员工就是个打工的,干着最脏最累的活,拿着最低的工资,有谁会顾及这些细枝末节呢?

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,避免这些人为造成的损耗,张轩松提出了根本性的解决方案:合伙人制。

这种制度是投资领域的原创,张轩松引入永辉后,取得了惊人的效果。

一线员工把永辉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,工作更有干劲儿,服务态度180度大转弯。

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,人才流动频繁,但是永辉的员工却很少离职。

除此之外,永辉还延续了低价打法,生鲜产品质量过硬,价格还厚道,自然是大受欢迎。

2010年,永辉超市登陆上交所,张轩松也是一飞冲天,身家超过50亿元。

不仅自己完成了屌丝逆袭,还通过合伙人制,让6位股东变成亿万富翁,54位员工身家过千万。

有了资本的加持,永辉超市如虎添翼,以每年六七十家的速度扩张,已经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超市业巨头。

四、联手京东,进军新零售

截止到2016年底,永辉超市在全国拥有487家门店,2017年市值一度达到700亿,在15家上市超市企业中独占鳌头。

而在永辉最近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财报中,实现营收222亿元,同比增长18%,净利润高达11亿元,同比增长50%。

要知道,最近几年,线下零售业受到电商冲击,再加上店面租金、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,日子并不好过,沃尔玛、麦德龙、华润等巨头,纷纷关店自保。

在一片萧条之中,永辉为什么还能拿出如此亮眼的成绩呢?

这不仅得益于一直坚挺的生鲜业务,更重要的是,张轩松能与时俱进、拥抱新零售。

1.   与京东到家合作,补齐物流短板

在新零售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,永辉及时做出改变,上线自己的购物APP,打通了线上与线下。

与此同时,还与线上巨头京东结成战略同盟,京东以43.1亿入股永辉。

利用自身的供应链优势和京东的物流优势,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,京东到家为永辉用户,提供3公里内2小时送达服务,补齐了永辉在物流方面的短板。

2.   拥抱新零售,布局超级物种

超级物种是永辉对未来超市的一种尝试和探索,它像菜市场,又像餐厅,还像实体网店。在这里你可以购物、买菜,还可以现场烹饪,或者在线上选购,直接给你送回家。

超级物种起源于2015年推出的鲑鱼工坊,在开业45天里,创下1000条整三文鱼的销售纪录。

未来永辉还将在厦门、北京、上海等城市布局24家超级物种,打造集超市、餐厅、永辉生活APP为一体的新业态,为永辉在新零售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

19岁辍学下海,吃尽苦头,历经两次风暴,仍然屹立不倒,终成一代创业大神,张轩松的人生,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华丽的屌丝逆袭戏码。

“勤劳、创新、总结、沟通”是他自己总结的八字真言,看似平平无奇,但其中的酸甜苦辣,恐怕也只有他自己能懂。

虽然,永辉已经成为一个几百亿的庞然大物,但是未来依然挑战重重,不过,只要能保持一颗创新、改变的心,敢于颠覆现状,挑战自己,我相信,张轩松可以走得更远。